返回

大国崛起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2节:第八章 俄罗斯(22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趁美国实施全球战略收缩的时机,苏联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处推行强硬外交和霸权主义政策,与美国展开全面对抗。更多小说 ltxsba.com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,制造了布拉格事件;1969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,制造珍宝岛事件;1979年悍然出兵阿富汗;70年代末又在越南金兰湾租建海外军事基地,把对外干涉的触角进一步向前伸展。据伦敦战略研究所估算,1970年苏联的国防开支为539亿美元,1979年已上涨到1480亿美元,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6%,远远高于同时期美国6%和联邦德国4%的水平。如此庞大的国防开支,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正常发展。与此同时,国内保守思想再次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,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也越发僵化。从70年代中期开始,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。“十五”期间,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?0%,“十一五”期间更降低到0?6%。苏联经济陷入了“停滞”时期。

    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,苏联政坛出现了“老人政治”的局面,党政重要领导人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。1982年11月,接替勃列日涅夫上台的安德罗波夫当时已经68岁,并且体弱多病。安德罗波夫上任后,以“社会主义起点论”取代了勃列日涅夫的“发达社会主义论”,认为苏联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漫长发展阶段的起点。他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积累的各种弊端和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,并采取了一些措施,力图通过改革扭转苏联社会停滞不前的状况。无奈安德罗波夫身患重病,执政不满15个月就因病逝世。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去世,由时年73岁的契尔年科接替总书记一职。但他也体弱多病,在任13个月基本都是在医院度过的。1985年3月10日,这位老人也匆匆离世。就这样,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,克里姆林宫便先后安葬了3位最高领导人。

    老人政治期间,由于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监督机制严重削弱,领导干部终身制和各种腐败现象频生,使苏联社会出现了所谓“特权阶层”,败坏了党的形象,造成民怨极大,也使得社会风气不断下滑。许多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,逐渐聚集成制约社会发展的阻力,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,致使党的威信和凝聚力进一步下降。经济的停滞、社会风气的下滑和党的地位的降低,使人民普遍失去了参与政治的热情,对国家的前途也漠不关心。这些都给苏联未来的命运埋下了祸根。

    历史在“改革与新思维”中转折

    1985年3月11日,苏共中央非常全会选举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担任党的中央总书记。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立刻展示出一个改革者的形象,强调要在当时条件下恢复新制度的列宁主义面貌,清除它的积垢和变形,摆脱一切制约社会前进和妨碍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潜力的东西。他大刀阔斧地更换政府领导班子,批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停滞现象,确定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标,提出经济改革的新计划,把粗放经济向集约化转变。在同年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,戈尔巴乔夫提出了“加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”,即著名的“加速战略”。随后召开的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对这一战略加以确认,并提出了实现“加速战略”的两个基本途径:加速科技进步和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经济体制。1987年苏共中央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任务。

    1987年11月,戈尔巴乔夫出版《改革与新思维》一书,阐述苏联改革的起源、实质、内容和前景,大力倡导“民主化”、“公开性”和“新思维”,对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批评和纠正。此时他还不知道,多年以后当人们再度谈论苏联解体的历史时,都会提到这本书,并把它看作苏联命运转折的标志。在经济改革过程中,由于步伐过快,政策波动过大,使得在打破原有体制的同时,未能及时建立起新的有效的体制,因而导致经济改革严重失控。在这种情况下,戈尔巴乔夫又仓促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,试图以政治改革促进经济改革的进行。结果造成了社会政治极端混乱的局面,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,国内形势恶化,经济滑坡,通货膨胀,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,各地罢工游行层出不穷。更为严重的是,长期潜伏的民族矛盾也随之激化,并且产生了连锁效应,多个加盟共和国借机要求独立。在这一问题上,西方政府和政治势力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1989年,东欧发生剧变,苏联国内也大有山雨欲来之势。形势的发展令苏联政府无法阻挡,只能步步后退。根据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,苏联把竞争机制运用到政治领域,开始借鉴西方议会民主模式“修改”苏维埃制度。1989年5月~6月,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改变国家权力结构,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国家代表权力机关,最高苏维埃成为常设机关——议会。

    [记住网址  龙腾小说 ltxsba.com]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地址:m.ltxsdz.com m.ltxsfb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