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,突然打电话给我,说他的女儿将到纽约来巡回演唱,因为车上装了很多贵重的器材,不方便住旅馆,能不能在我家住几天。
“那个跟我玩过飞盘的小丫头?”我问,“已经巡回演唱了?”
“是啊!二十七了,唱乡村民谣,还有小名气呢!”
女孩子来了,请她在餐馆吃饭。
“这次一共安排了十七站,由南到北一路演出,还有四场就结束了。”女孩兴奋地说,“就可以回家了,好高兴!”
“你爸爸妈妈一定也会好高兴。”我说。
“噢!不!”她笑着摇摇头,“不是回我爸爸妈妈的家,是回西雅图的家。”
我怔了一下,问:“你结婚了?”
“没有!”她缩缩脖子,摊摊手,又一笑,“但是我有个男朋友,在西雅图。”
当天晚上,我睡得很晚,因为儿子也正好结束马来西亚的巡回演讲,回到纽约,我们得为他等门。
飞机十半才降落,算来到家总要一多了。
“儿子跑了那么大一圈,没病,演讲又成功,我很高兴。”我对妻说,“相信他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。”
电视里正播出克林顿总统到中国访问结束,回到美国的画面。我指着电视说:
“你看,连克林顿都表现了那种‘回家真好’的感觉。”
“回家当然好,有吃有住,又能睡大觉,什么都不用操心。”妻淡淡地说。
我却心一惊,想到正在家做客的女孩子,对妻说:
“可是,在儿子的心里,会不会觉得这里是家呢,还是他在波士顿的家是家。他在那儿有女朋友,是不是那里就成为家了呢?”想想,又说:
“当他旅行的时候,会不会想家?他又是想哪个家呢?”
我住的地区,有不少“空中飞人”。
虽然那些男人号称“家长”,但是一年见不到他们几天。
他们的事业都做得很大,常在世界各地跑。像我的一位近邻,就总是到中国大陆去买丝,拿到意大利织染,再送到法国剪裁,然后运回美国卖。
由于他在每个国家都有工厂,所以跟他聊天,只听他不断说“我回中国”、“我回意大利”、“我回法国”、“我回美国”。
有一天,我好奇地问:
“你每个地方都是‘回’,请问,哪里是你真正的家?”
“当然是这里。”他指了指脚下。
“但是你一年只怕留在家里不超过三个月呢!”我说。
他歪着头,想了想,笑起来。
“可不是吗!但是家就不一样。你不能用待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对家的感觉。你看,那些在曼哈顿上班的人,有时候早出夜归,在外面比在家的时间长多了,家还是家啊!你的心在哪里,情在哪里,哪里就是家。”
九十一岁的老母突然对我说:
“我想回台湾,我想家了!”
我吓一跳,问她:“这里不是你的家吗?”
“是我的家!”老母幽幽地说,“可是弟弟妹妹都在台湾,那里也是我的家。我想他们,我想回那个家了。”
“你还有一个妹妹在上海,上海也是你的家喽?”我又问。
“对!如果身体好,我也想去看你二姨。上海我住过好多年,那里也是我的家。”
我在老母身边坐下来,忧心忡忡地看着她,说:
“但你已经九十一岁了,前年去佛罗里达,才飞三个钟头,就累病了。如果再飞十六个小时,只怕得抬下飞机……”
老人一笑:
“抬下来也好,我就真回家,回老家、回天家了!”
有个学生的父亲,七十了,还如同年轻时,是个“老花花公子”。
“你爸爸还常不回家吗?”有一天我问学生。
“您应该问‘他还常回家吗’,”学生笑笑,“他偶尔回来。一进门就要吃要喝,吃喝完了,就去睡大觉。”学生露出鄙夷的表情。“那不是回家,是回旅馆!睡饱了,又跑了!”
不久前,那男人病了,回到家就病倒在床,躺了三个多月。
总听学生说带父亲去看病,母亲不但白天喂饭,夜里还要扶父亲上厕所这些辛苦事。
起初学生还露出鄙视的表情,瞧不起这个不负责任的爸爸。但是渐渐,她的态度改了。
有一天,她慢慢沉沉地对我说: